最新网址:longcheng-china.com
字:
关灯 护眼
龙城小说网 > 晚唐浮生 > 第二十八章 柴与学校
推荐阅读:

第二十八章 柴与学校

“大帅有令,废四州十四县柴捐。”中和四年十一月初八,一则消息在夏州城内流传了开来,随后又以极快的速度在四州范围内扩散。

柴捐,并不是夏州首创,天下诸镇征收的不在少数,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都在征收。收上来的柴,官府用一部分,作为官员福利发下去一部分。

邵树德以前一直觉得在夏州砍柴破坏环境,因为这里的生态较为脆弱。但州中用度实在匮乏,每一文钱都很宝贵,便一直没废除。这次他终于下定决心了,用石炭(煤)来代替柴,取消柴捐,给百姓减轻一点负担。

至于事情的由头也很简单,赵玉刚刚给他生了个儿子,诸将纷纷道贺。邵大帅一高兴,便决定废除柴捐,同时用俘虏的那些拓跋党项丁口去挖煤。

夏绥四州之地,别的不多,煤那可真是多到爆,后世露天煤矿随处可见。本朝以来,煤炭的使用还不是很流行,稍微上点规模的煤炭采掘业主要在关中和晋阳。文宗年间,日本圆仁和尚至晋阳,言晋阳城西的晋山之上,“遍山有石炭”,“远近诸州人尽来取烧”。

不过在其他地方,使用得远不如宋代普遍,夏州甚至还没开这个头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,涵养水土,邵树德便下了这个命令,不过并不是立即执行,明年还得过度一下,后年正式取消柴捐。

这当然是一项德政。希望这个“德”能惠及到自己儿子身上,让他健健康康长大。

“大王,若能大量产石炭,百姓倒是少了一桩苛捐杂税。”夏州讲武堂之外,行军司马吴廉拱着手,说道。

“此物甚廉,然不可拿来炼制军械,吴司马还需盯着一点。”邵树德说道。

讲武堂是由以前的铁林军随营学堂演变来的。这次重新整理了一番,和以前有了较大的变化。

首先,原本供队正以上军官进修的部分仍然保留,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讲武堂最重要的只能。这些军官起于行伍,文化水平不高,但经验十分丰富。他们若想进一步提升,靠战阵厮杀慢慢成长太慢了,而且成材率较低,淘汰率极高。有的时候,战功到了,不得不提拔,但他的实际水平可能还无法胜任这个职务,这就给军队的战斗力带来了隐患。

晚唐这会其实很多这种军官。升官靠的是武勇,但带兵和武勇是两回事,他能当陷阵勇将,可未必能带五千人长途行军打仗,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。办法就是给他们进修,通过课堂学习提升他的眼界,帮他补全一些知识层面的空白或缺陷,提升成长速度。

邵树德最初靠自学外加讨论,后来层级高了后,这个方法行不通了,就只能请教张彦球、诸葛爽等人。尤其是诸葛爽,教了他太多东西,可以说是亲手将他从一个军将的层级提升到了大将的层面。

将门世家,将这些知识敝帚自珍,但自己不能这么做。人才的匮乏,始终是困扰自己的一大问题。因此,讲武堂的设立就十分必要了。

讲武堂之下,还将设附属的朔方县、夏州两级武学。县武学拟招收五十人,以十岁左右的孩童为主,由文教谕教授读书习字的同时,还有武教谕对他们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,让其习惯军旅氛围。

五年学习期满后,可进夏州武学,再学习五年战阵、后勤、治军等高级军事知识,同时骑马、射箭、枪术等科目要考核合格,优异者直授队正,一般的授予队副。

县武学最近已经招收完毕,五十个孩童,大部分是家里困难饭吃不饱被送过来的,甚至还有不少孤儿。

几个读书人做文教谕,教他们文化知识,不需要多厉害,能粗通文墨即可。武教谕则由几个伤退下来的老兵担任,按照小孩子的身体情况适当降低训练量,保证他们健康的同时也能打下点基础。

州武学目前也不会闲着,大概招了二十来个军中子弟,十四五岁的年纪,半大少年。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耍枪弄棒,箭术也还凑合。接下来他们将学习五年,不仅仅是个人技艺,还有战阵知识。

讲武堂三级体系,目前还处于筹建、完善状态,邵树德亲任总办,幕府行军司马吴廉、铁林军判官陈诚担任会办。过了新年就正式开学,邵某人希望这能成为定难军未来重要的军事人才来源。

不知道河东、河南、河北的将门世家听闻后,会不会痛斥自己将他们秘而不传的屠龙之技给扩散了。但无所谓了,老子就是要这么搞,你们大军头套小军头,我没那么多人才来投奔我,那么干脆自起炉灶,自己弄一个系统,不信比你们的差。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