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得自己赚到了的,不只有奥地利。第二次土埃战争期间俄国外交大臣,聂谢尔罗德向沙皇提出放弃《温卡尔—伊思凯莱西条约》,以此改善英俄关系。
沙皇尼古拉一世赞同了他的意见,并且要求他执行新的近东政策,和俄国最大的敌人英国结盟。
俄国人表示愿意和英国一起解决近东危机,并且承诺不延长《温卡尔—伊思凯莱西条约》,帕麦斯顿自然没有理由拒绝。
之后法国在宣示自己在近东的特权时,俄国联合英国成功的战胜了法国,将欧洲同盟变成了反法联盟。
然而在短暂的蜜月期后,英国人一手炮制了《海峡公约》将波斯布鲁斯海峡置于国际共管之下,防止了任何一个列强单独控制海峡,进而控制君士坦丁堡和奥斯曼帝国的可能。
俄国从18世纪起数次俄土战争中建立起的优势,变成了欧洲列强们的优势。此时的俄国就好像是一个无知的少女,在酒吧遇到了一个老流氓。
少女觉得她们有关系了,老流氓却觉得尴尬了。
俄国人对东方问题上,英俄的矛盾估计不足,同时得罪了法国又和奥地利关系产生了芥蒂。但此时的俄国依旧觉得自己很赚,成功的阻止了法国在近东宣示特权,还和英国拉上了关系。
在俄国人眼中,只要英俄联手就能天下无敌,什么三皇同盟远远没有这个来的强大。只是在英国人眼中,俄国这个少女究竟算什么呢?
奥斯曼人总算是报了第一次土埃战争的一箭之仇。把阿里这个叛徒和他的军队好好教训了一顿。法理上恢复了对埃及的统治。
同时不但可以收到阿里帕夏个人的岁币(40万英镑),还获得了从埃及赋税中抽层的权利。每年埃及政府征收的税款必须要上缴其中的25%,给奥斯曼苏丹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奥斯曼帝国的财政收入。
阿里被打压后,奥斯曼帝国维持了他的大国体面。《海峡公约》之后更是维持了1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,获得了苟延残喘的机会。
并且从受制于俄国到受制于欧洲列强的转变,也让奥斯曼人找到了新的机会,即玩弄国家间的利益关系,为自己谋得一线生机。
奥斯曼人更是收回了之前失去的叙利亚等地区,让人获得了一种虚假的中兴之象。奥斯曼人觉得自己也很赚。
而真正的赢家是英国人,先是把法国排除在外削弱他在近东的影响力,同时从奥地利手上夺得了这次近东危机的领导权增强了自身影响力。
使俄国人放弃了《温卡尔—伊思凯莱西条约》,并且利用《海峡公约》把俄国对海峡的独霸权变成了国际共管,让几代沙皇的努力白费。之后的克里米亚战争更是让俄国丢掉了欧洲宪兵的称号,成为了欧洲的笑柄。
英国人在近东成功渗透到埃及、叙利亚的经济和政治中,并且为英国的纺织业谋得了一块新的原料产地。这样就确保了,英国纺织业原料来源的安全,不再只依赖北美棉花进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