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攻破汴京,还于旧都一点都不在孙权的计划之中,之所以一下子会有这样的,那是因为他赢的太多了。
这一战可以说将金人的主力完全打残了。
这就好比一个考生,在高考的时候突然超水平发挥,本来他的目标只是一本的,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分数考的非常高,竟然足够上清华和北大了。
“打,必须要打。”不管是在朝廷中坐镇的秦桧,还是在前线的虞允文,连在两淮的韩世忠也上书要求继续和金人的战争。
因为这场邓州之战,是大宋和金人开战到现在赢的最大的一场仗了。
尽管这场仗指挥襄阳防御的是虞允文,力排众议追袭完颜亮后卫军队的是虞允文,强袭邓州的是岳雷,在战场上出尽风头的人是关铃。从头到尾就没有陛下出现在战场上,但是不管是在金人那一边还是大宋,所有人都认为这一场战斗是陛下的杰作。
甚至在大宋这一边都掀起了一股热潮,一股讨论究竟是现在的陛下强悍,还是过去的太祖强悍,如果不是陛下前期的表现有些拉胯,甚至这都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。
这一仗是陛下利用了吴璘的失败,才定下的诈降计,是陛下力排众议确定了吴拱的目标只是金人的前锋。
因为陛下算计的是完颜亮的心理,也是陛下亲自到襄阳督战,才取得如此大的战果,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,都无法取得这样大的成就。
当然在场的所有人都愿意将功劳给陛下,毕竟功高震主,陛下没有办法自己震动自己,对于一个武将来说,过多的功劳并不是一件好事情。
就是连上演“苦肉计”的吴璘也在临安写了信给陛下,那就是这是宋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
看到众人都想打,孙权自然顺应了众人的请求,因为即使是他自己也想打,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就可以了,当年他可是只有一点点机会就会去打合肥的。
决定了要打之后,还有另外一个问题,那就是如何打。这个难题摆在了孙权和众人的面前,似乎除了岳飞之外,宋人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进攻战,而岳飞的郾城大捷比起进攻战,更像攻着攻着金人过来了,就地转向防御的防御战。
韩世忠不行,他真的没有办法统领大军;刘锜不行,刘锜要么大赢,要么就把大宋的那点优势全部都葬送掉;杨沂中不行,杨沂中最为值得称道的能力就是他的忠诚;至于吴璘,那个人更不行了,前一次他就证明了他根本打不来进攻战。
而那些小字辈的人中,韩彦直和他父亲一样,对于大规模的战斗不是很擅长;岳雷倒是家学渊源深厚,大规模作战能力还行,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,那就是在战场上过于的一板一眼了,应变不足。
虞允文是一个可造之材,但是他不能作为将,而只能作为相,即使他想要率军打仗,孙权也不会让他统军,宋人的文武分立制度是很严格的,一旦虞允文成为将,他将来就不能担任相。
如果以文统武,虞允文资格不够,完全指挥不了张俊和韩世忠。
将所有人想了一遍之后,孙权不得不承认,攻打汴京这样的高难度动作好像只有他自己有能力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