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外,对于隐形战机也进行了适用性的验证——最后还是隐形的导弹胜出不止一筹!
相当于将战机的所有功能都加装到了导弹上,也就相当于一枚自杀式无人机!
导弹的攻击力虽然很高,可在太空的尺度下速度还是太慢了,只有饱和式攻击才有效果,结果就是成本太高了。
为此,激光炮、电磁炮、乃至传统火炮……这样的低成本武器才是太空战斗的主要手段——其中又以激光炮为最。
激光炮最主要的优点就是速度快、无法被侦测,因为所有的探测系统全都是光速的,加上还有反射距离。
而激光炮的速度就是单程的光速,所以还没等探测器收到信号,激光炮的攻击就已经到了。
可惜,激光炮的有效射程很有限,距离过远就完全散射开了。
电磁炮或者传统火炮发射的炮弹远远达不到光速,不要说光速了,就是千分之一光速都达不到!
因此,电磁炮和传统火炮在太空中只有在超远距离和近距离上才有用。
近距离就不用说了。超远距离,是因为发射后的炮弹只要没有阻挡就会一直飞下去,适用于先敌发现目标的时候进行突然袭击。
只要算好提前量,一轮覆盖式炮弹攻击,目标就算提前探测到了也来不及反应——为了尽可能的增加炮弹的杀伤力、降低敌人的反应时间,炮弹速度是所有标准中最为重要的——因此,电磁炮就将传统火炮给淘汰了。
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,作战实验室制定了一套太空战舰的航行准则——不能走直线,需要一边航行一边进行无规律机动——从这再次得出太空战机的用途还是在侦察方面!
这样的航行准则虽然会增加航程,但却能有效的避免被人从突袭击中——民用的太空船当然用不着。
总之,战舰、或者说太空战斗平台,其探测范围和有效武器的攻击范围,就是其控制范围。
在这个以战舰为球心的球形空间内,战舰就是绝对的压制者!
只有当同等量级的平台,才有对抗的能力。
就凭战机那个小身板,在全自动的火控系统面前,其移动速度约等于零!
总不能将战机当成导弹发动饱和式自杀攻击吧——就算不顾飞行员的生命,可是以战机的体量,携带的武器又能造成多少伤害呢?
太空战舰可不是海面上的那些薄皮大饺子,为了抵抗太空环境,其结构和防御力都是非常强的——有种二战时战列舰攻防平衡的味道。
而且,要建造出能靠近太空战舰的隐形太空战机,其成本可一点也不低,算上训练成本更高的航天飞行员,每一架的使用、消耗成本……算了,还是用战舰吧!
正是因为这些原因,要想在战斗中取得绝对性的优势,舰队的编制又一次的成为战力的标准之一。
舰队的编制,有主有次、各司其职,按照现有的科技水平,大致可以划分为防空护卫舰、多功能驱逐舰、攻击主力舰。
防空护卫舰,凭借其较小的体型、经济性和机动性,以数量在舰队内外形成立体的防空火力网,拦截导弹和炮弹,甚至可以用自己来当盾牌。
多功能驱逐舰,就是什么功能都有,防空补充、对舰攻击、战机放飞、对地轰炸。是为了攻击敌方小型战舰,也是为了在低烈度战斗中充当主力,应该是平时用的最多的一型战舰。
攻击主力舰,顾名思义,就是为了攻击而诞生的战舰。强大的攻击力、厚重的装甲、极高的生存力——主要任务就是舰队战的输出主力,为了消灭敌方战舰而准备的。
缺点是使用成本比较高,每一轮攻击都是无数的资源,所以一般都是在军港内充当威慑力量。
归根结底,战争,打的就是资源和生产力!
而资源,地球上的资源已经都有了主,所以风朝佑才跑到了太空来。
至于生产力……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