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longcheng-china.com
字:
关灯 护眼
龙城小说网 > 大宋枭途 > 第八十九章 六贼之首
推荐阅读:

第八十九章 六贼之首

蔡京第一次任相是崇宁元年七月。

那一年,蔡京五十六岁,赵佶二十一岁。

当时,已经立国百年的大宋,正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——要么走改革之路,要么走保守之路。

新党与旧党为此展开了激烈斗争。

刚开始执政不久的赵佶,迫切想有一番作为,于是他毅然选择了绍述父兄(即走改革之路),并选择蔡京作为首辅大臣。

蔡京对赵佶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,决心尽死以报。

蔡京上台伊始,便迅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崇宁变法热潮,国家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。

蔡京的政治作风,一贯雷厉风行,有时候气势咄咄逼人,这让赵佶感到很不舒服,赵佶也开始怀疑蔡京有专权之倾向。

对于蔡京的强势政治,一些大臣也感到不满,但苦于找不到攻击的机会。

直接崇宁五年正月,西方天空出现了一颗彗星,尾巴很长,横亘于天际,每当夜里,照得皇城宫殿窗户一片明亮。

赵佶有些惊慌不安。

一些人看准机会上书,说朝廷政策有阙失。

中书侍郎刘逵劝赵佶毁掉元祐党籍碑,停止蔡京推行的变法举措,他信誓旦旦的对赵佶说:这样天象就会正常,人间就会太平。

赵佶采纳了刘逵的建议——一天半夜,赵佶派出一群宦官至文德殿,将东壁上的石刻全部毁掉。

第二天早晨上朝时,蔡京忽然发现石刻被毁,遂厉声说道:“石可毁,名不可灭!”

蔡京的激烈对抗态度,让赵佶实在是无法容忍。

二月,蔡京罢相,任中太乙宫使闲职,留居东京。

赵挺之(李清照的公公)被任命为右仆射,刘逵继续为中书侍郎,他们二人紧密配合,将蔡京推行的各项变法改革事业全部废止。

朝廷内外又引起一场不小的震动。

而当时社会上则开始广泛流传“三不可”之说,即“法度不可变,刘逵不可用,蔡京不可罢。”

数日之后,彗星消失了。

赵佶对赵挺之和刘逵的施政措施也很不满意,并对罢免蔡京之举有些后悔。

赵佶的心事被郑贵妃(即后来的郑皇后)发现。

郑贵妃将这一信息透露给了她父亲郑绅。

郑绅又将这一信息透露给了翰林学士郑居中——郑居中自称是郑贵妃的从兄弟,经常来郑绅家拜访。

郑居中感觉这是一个表现自己政见的好机会,他于是立即进宫,对赵佶说:“陛下建学校,兴礼乐,置居养院、安济院,这都是造福百姓的措施,怎能全部废除呢?怎能说这是逆天之举呢?”

赵佶深以为然。

礼部侍郎刘正夫也进宫向赵佶进言,与郑居中说法相同。

仅仅十个月之后,即崇宁五年十二月,蔡京便复出,第二次任相。

第二次任相之后,蔡京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,政治地位也更加稳固。

蔡京意识到崇宁年间在打击元祐党以及政敌方面有些扩大化,于是陆续进行了一些甄别与平反。

蔡京接受以前的教训,实行宽柔之策,奏请赵佶大赦天下。

蔡京又召集百官议政,朝中政治斗争的严峻气氛有所缓和,“天下大治,四方向夷。”

蔡京第二次罢相,跟童贯有很大的关系。

童贯因能征善战,而身价倍增。

慢慢的,童贯掌控起西北军政大权,然后开始侍功骄横,对西北军政将领官吏的选拔,完全撇开朝廷,绕过蔡京,直接奏明赵佶。

这既伤害了蔡京的自尊,也破坏了朝廷的制度,引起蔡京极大的不满,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。

大观三年五月,赵佶念及童贯在西北开边战功显赫,下诏授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——开府仪同三司,是一个显示皇恩和崇高社会地位的荣誉官衔。

对于这个诏命,蔡京坚决反对并且拒不执行,他忿忿而言:“童贯是一个宦官,让他担任节度使都有些过分,怎能再授予他使相呢?”

蔡京的强硬态度,让赵佶感到很恼怒。

皇权又一次遭到挑战。

童贯听说此事后也非常生气,他暗中秘密联络御史中丞石公弼、侍御史张克公等大臣,上朝弹劾蔡京,他又鼓动郭天信进宫对赵佶说:“太阳中出现了黑子,主在斥退大臣,否则不详。”

郭天信在太史局任职,赵佶任端王时,他曾预言过“王当有天下”,因此,赵佶对他的话比较信服。

赵佶又产生了罢相之意。

蔡京屡次进宫求见,均被赵佶拒之门外。

蔡京何等聪明,如何能不明白赵佶想罢免他?

于是,不久之后,蔡京上表主动请求辞去相位。

赵佶很快同意,让蔡京再次担任闲职中太乙宫使。

又过不久,赵佶进升蔡京为楚国公,令其致仕,仍提举编修《哲宗实录》,每月初一、十五上朝。

这是蔡京第二次罢相。

蔡京这第一、第二两次罢相虽然背景不同,但有一个共同点,即都是因为出现了“天变”。

古人认为,出现天变,就意味着朝政有缺失,作为总领朝政的宰相理应承担责任,要么直接罢免,要么引咎辞职。

推荐阅读: